您好,欢迎进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请登录][免费注册] 我的办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 资讯

我国智能交通高端市场70%以上份额被国外企业占据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时间:2014-07-23 00:00:00

我国智能交通产品需求日益增加,市场潜力巨大,但高端市场多被国外企业占据,国内企业——如何抢占智能交通“智”高点?
  在美国《外交政策》盘点的世界前五大最拥堵城市中,北京“荣登”榜首。这一尴尬“奖项”既是对北京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也是全国很多城市交通状况的缩影。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小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人、路、车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交通拥堵问题愈发突出。因此,建立一个高效、便捷、安全、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势在必行。
  智能交通系统对于提升交通效率具有明显作用,因此受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视。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内智能交通高端市场70%以上份额被国外企业抢占。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总量虽大,但因起步较晚,部分专利申请质量不高,缺乏核心技术,且专利技术转化率较低。 对此,有专家建议,我国智能交通企业应紧跟该领域技术优势企业的研发动向,尽早介入相关前沿技术研发,以抢占智能交通领域的制高点。此外,我国企业在加强国内专利布局的同时,还应积极提交国际专利申请,加强海外专利布局。

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各国积极布局专利
  一家国际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智能交通的全球市场份额为267亿美元,预计2018年将达到1023亿美元。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企业进入该领域。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光电技术发明审查部下称光电技术发明审查部控制一处副处长孙毅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智能交通系统主要由交通信息采集技术、交通信息处理技术、交通信息应用技术3部分组成,而交通信息应用技术包括交通管理技术和交通信息服务技术。智能交通系统对提升交通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增强交通服务、改善出行环境、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正是因为智能交通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已在该领域进行了专利布局。相关资料显示,在智能交通领域,截至2013年8月,全球申请人共提交了5.4551万件专利申请,其中,涉及交通信息采集技术的专利申请有2.5021万件,涉及交通信息处理技术的专利申请有5714件,涉及交通管理技术的专利申请有1.1820万件,涉及交通信息服务技术的专利申请有2.3169万件。在所有申请人中,日本申请人共提交了1.5149万件专利申请,其次是美国、中国和欧洲,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8625件、6499件和4970件。“纵观全球智能交通专利布局不难发现,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申请量占据了该领域全球专利申请总量的约60%,这说明智能交通技术主要被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所掌握。”孙毅表示,中国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球第三,这说明我国已在该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中国专利数量占优专利质量有待提高
  在智能交通领域,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申请人在中国市场进行了专利布局。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8月,申请人在中国共提交了6872件与智能交通相关的专利申请。这些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申请为4328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为2180件;国内专利申请为6127件,国外来华专利申请为745件。孙毅向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介绍,从国外来华专利申请量来看,绝大多数专利技术并没有进入我国,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外申请人还没有在我国对智能交通领域进行全面专利布局,这也为我国相关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研发留下了空间。
  “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有2000多家,然而,由于缺少龙头企业,存在技术重复研发、低端产品过多、跟风现象严重等问题,以至于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北京宇博智业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咨询事业一部总监王平介绍,国内企业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虽多,但核心技术较少,专利质量还有待提高,且多数技术未在国际市场进行专利布局。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兴通讯)早就在智能交通领域开展了技术研发,并提交了大量专利申请。“中兴通讯在智能交通领域推出了从‘端’到‘云’的一系列解决方案,交通终端产品有电子车牌、车载终端等;交通控制产品有电子警察、信号控制、指挥中心等;交通运输管理产品有智能公交、智能停车场等。此外,中兴通讯还推出了城市级的交通信息管理平台和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多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中兴通讯政企网交通行业解决方案总监张慧表示。

国内企业抱团取暖尽早布局抢占市场
  我国智能交通市场需求巨大,国内企业却面临着产业链条发展不健全、技术和产业发展水平落后、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在产业链条方面,我国还未形成包括供应商、运营商、政府和消费者在内的智能交通产业链;在技术研发方面,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在核心技术领域还有许多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尤其是具有广泛应用需求的基础交通信息采集设备仍长期依赖进口;由于产品缺少标准,市场准入缺乏适当标准和门槛,任何投资商都可以自由进入,导致产品质量缺乏保障,降低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和信任度。”孙毅介绍。
  目前,国内智能交通高端市场70%以上的份额被国外企业抢占。国内企业在竞争机制、竞争策略、技术水平等许多方面都不如国外企业的情况下,应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张慧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已经具备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管理体系,但相关企业比较偏重基础机电建设,如视频监控设备等,国内企业还应加强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并着重研发环保节能产品。此外,国内企业还可以学习美国、日本、欧洲在合作式交通、多式联运综合运输、综合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国内智能交通企业应联合建立研发中心,避免重复研发,共同攻克技术难关。与此同时,国内企业还应‘抱团取暖’,实现信息共享,产业链各方及时获悉用户需求,并把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企业。”王平建议。
  “打铁还需自身硬”,国内企业若想在智能交通市场分得一杯羹,还需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孙毅介绍,交通仿真技术、交通信号控制等核心技术长期依赖进口,国内企业应联合起来攻关,以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此外,先进公交技术和车路协同技术也是智能交通领域的前沿技术,国内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应积极介入,尽早布局,以占领智能交通领域的技术制高点。(冯飞)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办公楼2座8层 邮编:100005

电话总机:010-58280809 传真:010-58280810,010-58280820 会员服务邮箱:member@cccme.org.cn
会员服务热线: 010-58280888,010-58280836(工作日上午8:00-12:00 下午13: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