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化工行业已触底 政策或将转向长期利好
全球能源化工行业市场信息服务商安迅思近日称,科思创首席执行官马库斯·斯泰莱曼表示,德国化工行业已经触底,结构性改革正显现积极进展,有望为德国及欧洲化工行业带来更光明的前景。
斯泰莱曼提出,德国如果能聚焦经济发展,通过放松监管和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化工行业,将为德国及欧洲化工行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目前,欧盟正着手解决能源成本高企的问题。例如,在德国7月通过的460亿欧元(约合3867亿元人民币)减税方案中,大幅降低了大型制造业及特定群体的能源税。
在监管层面,慕尼黑经济研究所研究显示,监管过度正阻碍欧洲化工行业发展,仅德国每年就因过度监管损失1460亿欧元。其中,中小型化工企业受影响最大,德国化工协会的2000多家会员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往往创新能力极强,但因缺乏国际化战略,投资始终扎根于德国,他们构成了德国化工行业发展的基础。虽然德国目前还没有针对化工行业的监管制度进行改革,但德国中小型化工企业在审查时拥有的豁免期已有所延长,无须完成复杂的注册流程或支付相关注册费用即可成立,他们将有充足的时间发展相关业务,并为后续审查做准备。
斯泰莱曼表示,高能耗、高度依赖原材料的化工投资在德国已难以为继,高能耗化工生产目前仅占德国化工行业的10%左右,大部分产能已退出或进入长期停产状态。此前,科思创与利安德巴塞尔宣布,2026年底将永久关闭位于荷兰马斯夫拉克特的环氧丙烷与苯乙烯单体合资工厂。(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