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头条
-
美拟对中国船只收费让加勒比国家不安
美国计划对中国制造的船舶征收停靠费引发加勒比地区国家的担忧。据圭亚那知名网络媒体“新闻室”3月22日报道,加勒比共同体成员领导人日前在一场紧急线上会议中讨论了这一问题。圭亚那总统阿里表示,美国这一举措将对进入该地区的商品成本和运输成本产生影响,地区国家将在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访问期间提出这一问题。据报道,鲁比奥将于本周开始正式访问加勒比地区,行程包括圭亚那、牙买加和苏里南。
来源:环球时报 2025-03-24 -
俄罗斯GDP增速在世界大型经济体中排名第三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对各国统计部门数据的分析显示,2024年,俄罗斯成为二十国集团(G20)中经济增速第三快的经济体,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的国家只有阿根廷和德国。】
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 2025-03-24 -
美国ITC正式对外国制造的半导体器件及其下游产品和组件启动337调查
2025年3月2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决定对特定外国制造的半导体器件及其下游产品和组件(Certain Foreign-Fabricated Semiconductor Devices, Products Containing the Same, and Components Thereof)启动337调查(调查编码:337-TA-1443)。2025年2月18日,爱尔兰Longitude Licensing Ltd. of Ireland、爱尔兰Marlin Semiconductor Limited of Ireland向美国ITC提出337立案调查申请,主张对美出口
来源:中国贸易救济网 2025-03-24 -
阿根廷2024年经济萎缩1.7%
布宜诺斯艾利斯3月19日电,阿根廷国家统计与人口普查研究所19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阿根廷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一年萎缩1.7%。
来源:新华社 2025-03-24 -
美联储意外“爆雷”,猛亏5600亿
当地时间3月21日,美联储发布的2024年财务报表审计结果显示,美联储2024年运营亏损高达7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00亿元),连续第二年出现大额亏损,2023年亏损额高达1145亿美元。分析称,美联储遭遇巨额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其在2020年和2021年疫情期间大力支持经济,以及在2022年和2023年为应对高通胀而大幅加息,将基准利率从接近零上升到5.25%—5.5%的区间。据证券时报,美联储的收入来自于向银行提供的服务以及其持有债券的利息。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24 -
日本央行加息前景受美国因素掣肘
3月19日,日本央行在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维持现行利率不变,继续将政策利率保持在0.5%水平,这让市场此前一段时期的加息预期落空。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影响日本央行政策判断的重要因素,叠加日本国内政治、经济局势不稳等因素,未来日本央行经济政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来源:经济日报 2025-03-24 -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760,下调6点
3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760,下调6点。政策“迷雾”未散 美联储观望情绪浓厚美联储在3月如期按兵不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4.25%至4.50%之间,同时宣布4月1日起放缓缩表步伐。这是自1月底会议以来,美联储再次决定维持利率不变。美联储在声明中多次提及“不确定性”,包括美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以及关税政策对降通胀带来的不确定性。
来源:新浪财经 2025-03-21 -
限制入境,禁止入港!船司面临严重影响
近日,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FMC)发布了一则公报称,将对国际海上交通要道进行调查。FMC表示,如果发现集装箱船的注册国在世界各地的航运地点造成交通堵塞,可能会考虑阻止该船进入美国港口。图源:美国联邦公报官网 侵删据公报消息显示,FMC会针对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北海航道、新加坡海峡、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这七大“咽喉”展开调查。
来源:搜航网 2025-03-21 -
英国央行维持利率在4.5%不变 符合市场预期
英国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4.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英国至3月20日英国央行MPC投票赞成加息0人、赞成降息1人、赞成维持利率不变8人。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曼恩放弃了降息50个基点的提议,委员丁格拉投票支持降息。英国央行表示,国内价格和工资压力正在减弱。
来源:新浪财经 2025-03-21 -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警告欧美贸易争端加剧经济风险
据央视新闻,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当地时间20日在欧洲议会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会会议上表示,欧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可能对欧元区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并推高通胀水平。她警告称,如果美国对欧洲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欧元区经济在第一年可能下降约0.3个百分点,而如果欧盟采取反制措施,提高对美进口商品的关税,这一损失可能进一步扩大至0.5个百分点。
来源:第一财经 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