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

News & Information

优势船型地位巩固,全年出口额增两成 | 2023年我国船舶进出口分析

来源:中国机电商会 时间:2024-04-10 分享:



2023年,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大环境下,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措施指导和支持下,我国船舶工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稳中有进,造船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在船舶进出口贸易中,继续巩固和保持集装箱船、散货船等优势船型领先地位,创造了全年出口额同比增长21%的佳绩。

1


2023年我国船舶

进出口贸易情况

(一)船舶出口总额保持增长

2023年,我国船舶出口3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1.4%。12月当月,船舶出口32.8亿美元,同比增长27.8%。

在出口船型方面,集装箱船出口额大幅增长,出口额近100亿美元,占比提升至31.4%,居第一位;散货船出口额70.88亿美元,占比22.2%,居第二位;浮动或潜水式钻探或生产平台出口额34.7亿美元,占比10.9%,居第三位;油船出口额16亿美元,占比5.1%,居第四位。

从出口洲别看,亚洲依然是我国最大的船舶出口市场。2023年,我国对亚洲船舶出口额179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占比55.9%,位列第一;对非洲市场的船舶出口额为60亿美元,同比增长70%,占比18.8%,位列第二;对欧洲市场的船舶出口额为29亿美元,同比下降33%,占比9.1%,位列第三;对拉丁美洲市场的船舶出口额为28亿美元,同比增长30%,占比8.8%,位居第四。

从出口国别地区看,2023年,我国内地出口到新加坡的船舶总额76.8亿美元,同比增长39.5%,占比24.1%,位居第一,主要出口船型分别是:浮动或潜水式钻探或生产平台、可载标准集装箱>6000箱的机动集装箱船、载重量≤15万吨的机动散货船;出口到中国香港地区61.8亿美元,同比增长40.4%,占比19.4%,位居第二,主要出口船型是可载标准集装箱>6000箱的机动集装箱船、载重量≤15万吨的机动散货船、可载标准集装箱≤6000箱的机动集装箱船;出口到利比里亚55.8亿美元,同比增长81.5%,占比17.5%,位居第三,主要出口船型是:可载标准集装箱>6000箱的机动集装箱船、15万吨<载重量≤30万吨的机动散货船、载重量≤15万吨的机动散货船。

从数据可以看到,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中非经贸合作的不断拓展,船企加大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非洲市场,促进了我国对非洲船舶贸易较快增长。

从出口省份看,出口前三大省市分别为江苏、上海、广东,出口额分别为101亿美元、66亿美元,35亿美元 ,出口额占比分别为32%、21%、11%。

(二)船舶进口总额仍然较小

2023年,我国进口船舶总额7亿美元,同比下降57%。主要进口船型为灯船、消防船、起重船等不以航行为主的船舶、载重量不超过10万吨的成品油船、长度不超过7.5米的汽艇等。


2


2023年我国船舶

出口贸易的特点和优势

(一)2023年我国货物贸易稳中有增,为我国船舶工业和进出口奠定坚实基础

据海关统计,202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值41.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23.77万亿元,增长0.6%;进口17.99万亿元,下降0.3%。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一是外贸运行总体平稳,四季度向好态势明显。二是经营主体活力充足,民营企业主力作用增强。三是贸易伙伴多元共进,“一带一路”占比提升。四是产品竞争优势稳固,出口动能丰富活跃。出口动能体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迈进。五是国内需求持续恢复,大宗、民生商品进口有序扩大。六是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新平台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总体看来,2023年我国外贸虽然经历了风雨洗礼,但依然取得了进出口规模稳中有增、发展质量优中有升的成绩,为我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和进出口贸易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世界造船市场复苏进入新周期,我国船企新船订单持续增长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航运市场需求强劲,全球航运市场对新船的需求稳步增长,特别是在干散货、液化天然气(LNG)和油轮领域。这种需求的增加主要受到两大因素的推动。首先,全球船队对于环保法规的遵循要求越来越高,促使船东更换老旧船只,以满足新的环保标准。其次,2023年末红海危机导致的绕航需求增加,消耗闲置运力,从而提高了对新船的需求。当前全球新造船市场相比于上个10年(2011-2020)展现了更多活力。全球船队在减排规则影响下运力结构的绿色转型也在加速,未来转型步伐的加快将进一步支持新造船市场向好发展,我国船企新船订单持续增长。

(三)我国船舶制造业运行平稳,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1.三大指标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我国造船业最新数据,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的国家。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承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截至2023年底,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0%,所有指标第一次实现2位数增长。据中国船协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分别有5、7、6家造船企业位居世界造船完工、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前10强,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新接订单量分别位居世界造船企业前两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造船三大指标位居全球各造船集团之首。

2. 船海产品实现全谱系发展,高端船型占比不断提升

2023年,在船海产品(船型、种类、质量)方面,我国船舶工业实现全面突破,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共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列全球第一,其中,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和汽车运输船新接订单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79.6%、72.1%、47.8%和82.7%。2023年11月4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标志着我国成功摘取世界造船业最后一颗“皇冠上的明珠”,成为全球目前唯一一个同时有能力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大型邮轮的国家。由此我国船舶制造业成为全球建造船型最全的国家,这将为中国船舶制造在新的周期中带来更多的机遇。

3.绿色转型全面提速,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2023年,我国船舶工业绿色转型全面提速,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LNG、甲醇动力绿色船舶订单快速增长,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国际份额达到57%,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内河船舶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取得突破,全球最大700TEU纯电动集装箱船、全球最大5400马力纯电拖船、国内首艘500千瓦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等装备研制完成并投入使用。


3


当前我国船舶

进出口贸易面临的困难挑战

整体来看,2023年我国船舶工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但也面临着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劳动力供给不稳定、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等对我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优势不强,关键零部件仍面临“卡脖子”问题

目前,我国船舶与海工装备领域存在着核心系统自主配套率较低、高端研发设计能力较弱,关键部件依赖国外进口的现象。因此,强化研发设计能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攻关核心技术,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是我国船舶行业面临的长期任务。

(二)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压力大,劳动力不足与生产任务饱满的矛盾愈加突出

船舶工业是兼具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特点的产业。交船时间表明,未来3-4年,我国船企将迎来交船的高峰期,其中高技术船舶占比将大幅提升。大中型集装箱船和大型LNG船集中交付期分别在2023-2024年和2025-2026年。目前,受经济形势和人口结构变化影响,船舶企业劳动力人口流出趋势加大,一线技术工人减少,企业用工成本上升,船企劳动力不足与生产任务饱满矛盾突出,企业压力加大。

(三)美国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打压我国船舶制造业和出口贸易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奉行单边贸易保护措施,以301法案为“棒”对我国核心制造业进行打压,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行业,中国造船业一直是美国重点打压的领域,此前已有多家相关科研院所与高校被美国列入限制清单。近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要求调查中国造船业并对中国建造的船舶征收港口费,可能会导致中国造船业的部分优势丧失,为韩国和日本等竞争对手提供机遇。如果美国政府决定启动对华301调查,进而采取相应的贸易救济措施,不仅我国造船业会面临直接挑战,整个供应链上的造修船和配套设备企业以及依赖国有造船从事远洋航运的企业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4


2024年我国船舶

进出口贸易研判

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叠加地缘冲突不断等因素影响,全球航运业和造船业将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行业脱碳进程加快,新造船市场将迎来更多机会。据此预测,2024年我国船舶出口约360亿美元,增长10%;进口船舶10亿美元。


5


促进我国船舶

进出口贸易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推进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几年来,在国家“双碳”目标指引下,我国船舶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23年12月28日,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提出,到2025年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体系初步构建,绿色船舶产品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船用替代燃料和新能源技术应用与国际同步,液化天然气(LNG)、甲醇等绿色动力船舶国际市场份额超过50%;骨干企业减污降碳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绿色制造水平有效提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绿色低碳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为此,建议政府加大对船舶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面的财税和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相关支持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船舶技术研发、创新与制造的专项基金,促进新船型技术研发和创新发展。

(二)把船舶海工配套产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主攻方向,进一步提升船海产业核心竞争力

我国船舶配套的关键设备与零部件依赖进口是制约我国船舶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应清醒认识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战略意义、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议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大中小企业构建稳定配套联合体,通过强强联合不断增强我国造船产业核心功能,在打造产业生态集群、培育壮大造船产业等方面携手并进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望2024年,船舶贸易外部环境面临着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受美国单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影响,船舶贸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但是,在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下,伴随着国家鼓励船舶工业发展的相关产业政策不断出台,相信我国船舶工业能够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促进船舶进出口贸易质升量增。

(执笔:中国机电商会船舶分会 李雅君)